腿部抽筋、腰腿疼痛、弯腰困难……人一上了年纪这些症状纷纷找来,而这背后经常都是骨质疏松在作祟。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补钙就能解决问题,大连市友谊医院骨一科主任王强表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只服用钙和维生素D,再多的钙都会流失。在门诊中有超过半数市民存在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类似的误区还有不少。”
采访专家 大连市友谊医院骨一科主任 王强
误区1:“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
“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虽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尽相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与正常成年人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2.5个标准差才叫做“骨质疏松症”;降低1个标准差以上但未达到2.5个标准差时,只能称作“骨量减少”即骨质疏松。很多老人确实存在骨质疏松,但严格来说是处于“骨量减少”的范畴,尚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误区2:依据自觉症状或血钙水平判断有无骨质疏松症
许多人认为只要没有腰腿痛、血钙不低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首先,在骨质疏松症早期,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一旦感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往往为时已晚。其次,不能把低血钙与骨质疏松划等号,事实上,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钙并不低。这是因为机体会通过激素调节血液中的钙浓度,血钙正常并不说明骨骼中不缺钙,血钙水平并不能反映骨质疏松存在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事实上,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甚至偏高于正常值,因此是否需要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3:骨质疏松都是缺钙造成的,单纯补钙就能治好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但骨质疏松并不单纯是因为缺钙,而多是由于钙调节激素失衡,破骨细胞活性超过成骨细胞活性,致使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所致。因此,单靠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同时纠正骨代谢失衡的问题(即:一方面要促进骨生成,另一方面要阻止骨流失)。换句话说,补钙必须与抗骨质疏松药物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打个比方,补钙就像提供补墙用的水泥和砖石,但提供水泥、砖石并不等于补墙,还要有泥瓦匠的操作,抗骨质疏松药物就扮演了泥瓦匠的角色,可以调控上述两种细胞的“工作”,最终将钙“砌到墙壁”里。
误区4:因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故患者宜静不宜动
有些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因为担心一不小心发生骨折,而不敢多活动,更不敢去户外锻炼,这种作法往往加重了骨质疏松。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而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
误区5: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很多年轻人都把骨质疏松症视为老年病,似乎与自己无关。如今许多年轻人没事就宅在家里,出门以车代步,缺乏户外运动,日照时间不足;吃饭偏食,嗜好烟酒、喜饮浓茶咖啡;更有一些年轻时尚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而拼命节食减肥。上述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合成减少,可能年纪轻轻就会患上骨质疏松症。
误区6:钙是骨骼的营养素,多补无害
缺钙可以导致骨质疏松,但补钙绝非多多益善。钙摄入过量并不能变成骨骼,还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出现胃痛、便秘等不适,更为严重的是会引起高钙血症,增加肾结石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在补钙预防之前,一定要到医院做血钙、尿钙等相关检查,并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误区7: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错。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同时伴有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有些患者担心这种情况下补钙会加重骨质增生。实际上,“补钙”和“长骨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补钙增加的是血钙,通过代谢沉积到骨骼之中,使骨质更加致密而非过度生长。相反,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骨质疏松后机体在代偿过程中发生钙的异位沉积所致,而补钙恰恰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因此,对于骨质增生症患者,适量补钙非但不会导致和加重骨质增生,还可以起到改善骨骼代谢、治疗和预防骨质增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