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5月14日报道
“友谊医院住咱家,百姓心里乐哈哈,有病不用去城里,及时痊愈钱少花……”5月10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大连市友谊医院花园口经济区院区时,家住庄河花园口经济区明阳街道的陶永富大爷用一句顺口溜道出了自己几次就医的心情。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该院区共接待门诊患者14758人次,住院患者1034人次,急诊抢救1811人次。一年半的时间里,一大批青年医务工作者用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当地农民的信赖,这所城里的三甲医院已经“住”进了农民心坎里。
看病不再“跑断腿”
看病难,谁最难?农民。可是,在花园口经济区,如今当地农民看病却不难了——2010年12月,大连市友谊医院正式在明阳街道建了一所分院。改造后病房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改变了农民住院自带被褥的历史;30多名医护人员长年驻守,每周五专家定期出诊,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把胃镜诊疗、腹腔镜手术等20多种适宜性技术移植到花园口,农民再不用“捂着肚子”进城排队住院……
“这里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疾病种类繁多,且大多是病倒在家已经挺不了的程度才来医院看病的,所以病程已经很长且重,甚至有些病例是城市已经许久不见的。”外科主任任海军对记者说,这就需要医生知识储备全面,个个都得是“多面手”。记者了解到,近一年来,医院先后开展了双膝关节置换术、胃癌根治术、双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三例连台大隐静脉剥脱术等多个复杂疑难手术,创造了许多花园口地区“第一”,一些手术还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优质服务让农民感动
今年82岁的刘玉英老大娘是个老病号,来来回回已经在该院住了四次。4月23日晚上,刘玉英老人又一次住院,到医院已经没有了血压。老人刚被推进医院大门,好几位医生、护士就已经候着了,有的白大褂里面还穿着睡衣。在医生护士的精心照顾下,老人恢复得很快,但是总不能排便,护士长金璇二话没说,直接用手给老人抠便,结果溅了护士长一身,连口罩上都是,可是金璇没有一句怨言。老人舒服了,家人们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这里的医务人员,真是把病人当自个家人一样啊!”
在医院不怎么宽敞的化验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个小屋,里面仅够放一张单人床,这就是化验员姜冉冉在花园口医院的“家”。“这里急诊挺多的,为了不耽误化验,我就睡在这里,一按铃就能立刻起来。”姜冉冉说。
艰苦环境锻炼青年医护人员
身在花园口院区,虽然要克服很多困难,但近600位青年医护人员的热情从没有消减。ICU护士姜烨说,她已经轮转到这里工作两次了,感受最大的不是辛苦的环境,而是同事们紧密配合的团队精神,“花园口的经历让我真正长大,让我见识更多更复杂的病种。当有人问我们累不累、苦不苦时,我总说:身上累,但精神上很充实很快乐!”
市友谊医院院长说:“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没有人抱怨,没有人中途逃跑,甚至许多员工都积极主动要求到花园口分院来工作,我深深地为他们自豪。”